“无墩之姿”守护千年运河 “钢铁积木”演绎月之美学——集团扬州二里桥路曲江大桥建成通车

4月18日上午,集团承建的扬州二里桥路曲江大桥正式通车运营。作为运河两岸经济互通的新纽带,大桥建成通车后将极大改善扬州市交通条件,有效分担扬州老城区与新城市中心商务区的交通压力,承担城市路网的衔接与转换功能,为城东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,为两岸经济、文化、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集团承建的二里桥路跨京杭运河节点工程(曲江大桥)项目连续上跨滨河西路、京杭运河、东外滩路(规划),主桥采用“钢箱提篮拱”结构,由拱肋和交织的横撑组成,相依相靠,形成稳定结构。设计灵感源自扬州“月亮城”的文化意象。侧观桥体,两向内收拢的拱肋形如弯月,网状横撑交织成轻盈的弧线;夜间灯光亮起时,桥影与水中明月相映成趣,恰似“二分明月落长河”的诗意画卷。桥型勾勒出了古朴静谧的扬州,穿越千年,风姿如故,它宜清风、宜月色,人与自然相互包容,与扬州打造“文化旅游名城、生态宜居名城” 的规划相得益彰。
曲江大桥最引人注目的特点,是成为京杭运河扬州段唯一一座“河面无墩”的桥梁。站在桥头远眺,主桥以单跨165米的跨度凌空跨越运河,桥下航道畅通无阻,货船往来如常。传统跨航道桥梁需设置桥墩,但京杭运河航运繁忙,若设置桥墩,不仅影响通航效率,还可能改变水流方向,威胁河堤安全。
面对各项技术难题,项目部划分“党员责任区”,设立“党员先锋岗”,将党员突击队、青年突击队成员分布在施工现场各个环节,确保每段工序连续、均衡流水作业,通过拱肋与吊索的力学组合,将整体顶推重量将近5000吨的“大块头”整体“悬吊”于运河之上。
没有桥墩支撑,如何让主桥跨越百米宽的运河?项目团队颠覆传统进行创新施工:在运河西岸整体拼装完成后,用“步履式顶推”技术将主桥“推”至对岸。顶推过程中,16组千斤顶组成“机械腿”,配合前导梁系统,以每次40cm的步幅循环推进。为确保精度,工程采用电磁比例换向阀与位移反馈相结合,实现顶推过程的无极调速与位移同步控制,运行更加平稳,累计顶推行程达165米,误差控制在3毫米以内。
曲江大桥的另一大创新在于全桥采用装配式施工。主桥主体全部为钢结构,整体用钢量约4500吨,主桥拱肋、横撑等部件在工厂预制后运至现场,像“搭积木”般拼装成型。这种工艺不仅使构件精度达到毫米级,还能保障京杭大运河作为二级航道日通航量400-500艘船只的正常通行,同时,还减少建筑垃圾、工地扬尘和缩减施工时间,契合扬州打造“生态宜居名城”的城市定位。
项目建设过程中,成功研发《一种钢箱提篮拱桥空间网状风撑结构及施工方法》《一种粉砂地质深基坑降水装置》等6项专利;《研制新型顶推支架沉降测量装置》荣获2024年度全省QC成果一等奖;《一种钢结构机器人焊接工艺》荣获2024年度全省住建系统“五小”成果竞赛三等奖;《繁忙河道钢拱桥步履式顶推施工工法》等2项工法荣获市交通工程建设工法。各项技术创新成果的总结与应用,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,降低了施工成本,为企业后续开展同类型项目施工积累了重要的技术参数和实战经验。
下一步,集团将继续发扬“拼搏、创新、团队、奉献”的城建铁军精神,深耕华东区域市场,用匠心筑造精品工程,为华东区域城市建设发展贡献“城建铁军”力量。